幽门螺旋杆菌测试仪 型号:DW12-HUBT-20P库号:M405619
仪器测量原理:电离计数方式;仪器主要功能: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仪器工作环境:普通室内工作环境;仪器使用寿命:十万次或者十年;仪器探测效率:≥15%;仪器本底计数率:≤40CPM;仪器默认测量时间:250秒;仪器功耗:<30VA;仪器净重:13.5Kg;仪器测量通道:1个;仪器保护功能:仪器具备自动保护和故障提示功能;仪器工作站配置:配备功能完善的图文工作站系统,可连接局域网,实现检测数据共享!说
起胃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成年人的,但是其实儿童胃病的患病人群也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近期对沈阳3—6岁儿童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3—6岁儿童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13.13%。3岁儿童感染率为6.99%,而6岁感染率则升至24.29%。
专家介绍,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时期,而家长不良喂养习惯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因素。家长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建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倡儿童拥有餐具和实行分餐制。
儿童期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时期
3岁的乐乐zui近不太爱吃饭,时不时地呕吐,还老说肚子疼,到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究其原因,乐乐奶奶常年患胃病,并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奶奶每次给乐乐喂饭前都会先用嘴试试温度,这样就把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了乐乐。
“在临床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正是我们产生调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初衷。”该调查负责人,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指导科副主任张雪娇介绍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该调查是在沈阳1000多名3—6岁儿童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13.13%。3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99%,而6岁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升至24.29%。结果提示3—6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性别和城郊差异。
调查显示,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时期,也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发阶段,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次感染在10岁以内。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很少有自然解决现象。
父母的幽门螺杆菌会在喂饭时传给孩子
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儿童胃肠道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及厌食等。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不常洗手、爱啃手指和玩具、常吃零食、餐具及家族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有明显关联。“父母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喂养习惯,很容易让孩子自幼感染细菌。”
比如给孩子喂饭,虽然现在大多数父母逐渐抛弃了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的不卫生行为,但是在喂饭的时候,家长还是不自觉的习惯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有时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等,其实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将父母自己口腔、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有症状感染儿童多表现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如腹痛、厌食、腹胀、恶心、呕吐、返酸、嗳气,严重者表现消化道出血如大便潜血、呕血、黑便等。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如儿童慢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病等。
提倡儿童拥有餐具和实行分餐制
如何预防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张雪娇建议说,家长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提倡儿童拥有餐具和实行分餐制,避免唾液里的细菌通过筷子和餐具传播到食物上相互感染;经常使用的餐具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从小培养儿童常洗手、不啃手指、不将玩具入口等良好卫生和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经口腔进入人体,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腹痛为突出症状,而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因多而复杂,再加上儿童对疾病各种临床症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所以特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了呢?张雪娇强调,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有症状儿童确诊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可应用三联疗法早期解决治疗。以上文章摘自网络.